□ 本報記者 章寧旦
□ 本報通訊員 朱斐倩 關艷瑩
12月以來,南粵大地寒意漸濃,廣東江門臺山市某醫療企業的生產車間卻暖意濃濃,5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同時運行,超百萬只醫用手套從這里“走”出去,兼顧了防疫一線與市場的雙重需求。然而,就在兩年前,這家工廠還是大門緊閉,廠房四周荒草叢生。
據了解,兩年前,這座廠房的主人是廣東恩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恩瑞公司)。作為一家集醫療器械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,發展前景本應十分樂觀,但因股東之間的矛盾糾紛,該公司從2016年起,運營便陷入停頓,各生產線陸續停產。隨后,恩瑞公司被多名債權人起訴并申請強制執行,和解與重整均無果。2018年年底,恩瑞公司資產管理人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,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,向臺山市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。經審查,法院作出裁定,宣告恩瑞公司破產,公司進入清算程序。
破產清算,顧名思義,就是對破產企業的財產進行清算、評估和處理、分配。面對將近兩億元的債權申報,如何處理該企業資產?這是臺山法院面臨的又一道難題。
“當然是土地歸土地,設備歸設備,分開拍賣?!边@是多數債權人的主張。將破產企業的資產分門別類、分散拍賣,拍賣成功率會更高。但是,如果將企業“肢解”了,將來就再無重生可能??紤]到恩瑞公司主營產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,很有市場前景,公司大部分熟練技工愿與公司共進退,該企業還存在“起死回生”的希望和價值,臺山法院于是決定:將資產統一打包,整體拍賣。
“哪個‘財主佬’有能力全部買下?”面對債權人的質疑,臺山法院一方面積極做好債權人的思想工作,安撫其情緒,另一方面做好拍賣摸底工作,一對一與當地有實力的企業逐個溝通,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拍賣,為實現整體拍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因破產企業的資產折損率較低,生產線基本保持良好,最終臺山本地一家企業以6200萬元的預期成交價“拍”下了恩瑞公司的資產。這不僅讓包括38名職工工資、稅費等在內的3300多萬元優先債權全部得到清償,還“消化”了20多件普通債權執行案件。依破產管理人的申請,臺山法院裁定宣告恩瑞公司破產,并終結破產程序。
在原廠址上,一家新的醫療公司——臺山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,迅速完成了資產、技術的全面整合,投入了生產運營。其中10多名原廠職工繼續上崗,生產線陸續恢復運行,2021年,新公司實現產值4500余萬元,稅金150余萬元,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其間,臺山法院破產審判團隊多次深入該公司訪需“問診”,為企業提供精準化的司法服務,以法治護航這個“新生”企業的發展。